拜月成溪
作者:刘东    信息来源:原创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9-23      浏览次数:7443

中秋节,在老家被直白地称为“八月十五”,直到现在,中秋节前家里来电时,言语将了前总会有一声“今年什么时候回家过八月十五”的询问从话筒传来,透着些许平静语气掩盖不住的期盼。


自打我大学开始,本该阖家欢度的中秋节成了一个念想。求学之路迢迢,往返路程耗时颇多,短短几日假期捉襟见肘。彼时网络尚且缓慢,每到中秋节,只能在电话中向家人问好,随着科技的发展,通信技术的迭代,视频通话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体验。中秋节时,视频通话代替了传统的拨号,网络连接起各在两端的家人,小小的屏幕里传递出节庆的欢庆。即便如此,每逢中秋佳节,若不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,仍会觉得心中会有一些失落。


如今想来,是我儿时对中秋的种种期盼造成的我这一心理落差。初中以前,我期待值最高的节日是春节,其次是中秋节。春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对中秋节的期待,则是受到母亲“拜月亮”的影响。


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集市,母亲会购置好过节的物品,常购清单中有核桃、板栗、雪花梨、花生等应季农产品,至于月饼,母亲往往会提前半月,自备原料,到邻村的加工坊里亲自制作。待到中秋节当日,晚饭后,母亲会准备一个大竹筛,将提前备好的熟花生、板栗,新鲜核桃、梨等食物围着筛子中央的月饼摆放开来。月亮始出,母亲便把装满食物的竹筛端放在庭前的桌上,然后进屋告诉我和妹妹:先让月亮公公吃完我们再出去。约摸等一个多小时后,母亲提着一个大草墩率先出门;紧接着,父亲右手牵着妹妹,左手提着一个大草墩跨出门槛;我在最后,一手拎着一个小草墩,挪步而出;奶奶则坐在屋里,抿着嘴安详地笑望着我们。


各自摆放好草墩后,我们围坐在竹筛旁,此时月儿已悄然升至半空。随着母亲发令,我和妹妹率先伸手取食筛中之物,接下来便是缠着父母让他们讲和月亮有关的故事。秋夜稍凉,但却颇为清爽,父亲讲完一个故事后,起身进屋,取出一件薄外套递给母亲,我和妹妹则沉浸在母亲所讲的故事中,浑然忘了把食物送到嘴中。


节日的种种礼仪,是仪式感的具现。而仪式感,则是对生活纯粹热爱的体现之一,“拜月亮”,在我心中刨出一条蜿蜒清澈的小溪,这一湾溪水,流彻我今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


此后,每个回不到家的中秋节里,我都只愿待在屋里,不想出门赏月,因为那晚的月光有多皎洁,思乡的愁绪便有多深啊!从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到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这一段历程,是我求学八载有余的心智蜕变。少年郎,少年郎,少年不识愁滋味,而今,少年郎已有了自己的小窝,“少年”的标签,也被岁月向“中年”推进。愁思似老酒,窖藏在心底,愈演愈烈,而正是有了那一湾潺潺小溪,才得以稀释这窖藏的老酒,不至于让我醉倒在前进的途中。生活这只大手,推着我不断向前行去,每每迷茫仿徨时,心中的溪流便会温润我的思绪,带给我前进的动力。


“今年回来过八月十五不?”言语间一如既往的平静。“看工作安排,今年估计还是回不来了”,我如实答道。“喔,那行,饼子打好后我让快递给你寄过去。”,“好的,那先这样,我开始写稿了。”,挂断电话,我寻思着,今年中秋该带点啥伴手礼回家呢?


网站地图
在线咨询
720全景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