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于忧患死于安乐
作者:陈嬴    信息来源:原创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8-20      浏览次数:6585

《孟子》曰:“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
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鲶鱼效应,生性懒惰的沙丁鱼在被渔民打捞抵港时容易因为缺氧而死,而把鲶鱼放入沙丁鱼群后,沙丁鱼面对这一异己变得紧张,为了求生开始加速游动,于是沙丁鱼活着回到了港口。这便是“生于忧患”。

而在浅显易懂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中,青蛙因水温的舒适而在其中悠哉游哉,待到其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想要逃跑之时, 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,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。此时的青蛙,正因处于安逸之中,才导致其死亡。这便是“死于安乐”。

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我们所熟知的“赢”字,最先写的就是一个“亡”字,先亡而后赢,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,了解和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,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。后唐开国皇帝李存瑁,可谓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,被称为一代“战神”。李存勖称帝后,认为父仇已报,中原已定,便不再进取,贪图享乐。他自取艺名为“李天下”,时常面涂粉墨,身着戏服,登台表演,终日不理朝政,置将士于不顾,最终在兵变中身死国破。他用15年打拼的天下,只用了3年就毁掉了,成败转瞬即逝,最终没能逃过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”的定律。

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中写到:“如果要害一个人,让一个人恐惧、没有自信,就给他提供一个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,这实在太有效了。”人都渴望安全感,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,但安乐总是在消磨我们的时间和斗志,让人活得坍缩,丧失进取心。科学表明,只要你不断地做某件事,甚至是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某件事,最终你就会停止成长。只有进入复杂圈,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。它也许会让你产生不适感,结果也充满了不可预测性,但只要你敢闯敢拼,最终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长。

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,而对强者来却说是财富。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,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,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,皆印证了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”,通俗一点来说,就是“人是被逼出来的”。

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,而这种潜能只有在面临压力时,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,维果茨基的最近区发展理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。

所以,在面临困境时,不要惧怕与躲避,你所遇到的危机也有可能是重要的转机,是给你证明自己、获取成功的机遇。在面对舒适时,不妨给自己创造一些困难去挑战,定一些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,然后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斗志逐步去实现。

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逼着你往前走的,不是前方梦想的微弱光芒,而是身后现实的万丈深渊。安于现状、畏惧困难的人,不愿奋力跳起来摘树上的桃子,只想不费力气地“吃桃子”,注定一无所获。只有想跳、敢跳、会跳的人,才能品尝到甘甜的果实。不论你正处在舒适圈中安然自得,还是面临着人生的艰难时刻,请记住,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

网站地图
在线咨询
720全景
返回顶部